一、藏族风俗调查?
藏族的风俗是指:
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二、藏族的特产?
西藏吃的特产有藏族吐巴、藏餐羊血肠、林芝核桃、林芝苹果、那曲虫草等。1、藏族吐巴藏族吐巴可谓藏族的团圆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类似于内地的饺子。
有些面团吐巴里会包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
2、藏餐羊血肠藏族地区,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每宰一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将羊血灌入小肠内煮沸而食,又香又嫩,品尝一口,满嘴生香,十分解馋,别有风味。
3、林芝核桃林芝核桃,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西藏林芝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闻名,林芝核桃有西藏圣核的美誉。
4、林芝苹果林芝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特产。个头不大,皮厚肉脆,水分大。地域保护范围:林芝县(今巴宜区)所属的八一镇、百巴镇、林芝镇、布久乡、米瑞乡、更章乡6个乡镇所辖的60个行政村。
5、那曲虫草西藏那曲冬虫夏草生长在西藏那曲地区海拔4500-60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一年一度的冬虫夏草交易节的虫草王评选上,那曲冬虫夏草连续数年蝉联冠军宝座。
三、藏族走婚的风俗?
首先要说清楚,藏族没有走婚习俗,是摩梭族有走婚习俗。摩梭族是云南丽江地区宁蒗县的一种少数民族,生活在美丽的泸沽湖畔。这个民族有个走婚习俗,就是一个女子,成年后家里专门给盖一个小草房,让女子住在草房里,可以跟数名男子发生关系,通过这样的途径繁衍生息后代,孩子出生后不知谁是父亲,一般都管舅舅叫爸爸。他们就是以这种方式延续这个民族的。
四、藏族的风俗及忌讳?
藏族生活中的禁忌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3.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4.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5.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6.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17.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18.晾衣服,尤其裤子,袜子 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19.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20.吃饭的时候碗必须握在手里,不能放在桌子上,弯下腰吃希望你能满意
五、藏族的风俗50字?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西藏人死后有六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达赖喇嘛或班禅圆寂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扩展资料: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六、藏族的风俗有哪些?
1 藏族的风俗非常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2 藏族崇尚自然,尊重神灵,所以许多风俗习惯都与自然、神灵有关。比如说,藏族人们会在每年的“萨嘎拉庆典”上集会,向山神、湖神等神灵祈求保佑;还有“朝圣”这个重要仪式,许多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会前往拉萨、噶厦等地朝拜佛祖;在结婚和祭祀等重要场合,藏族人也有自己的传统仪式和礼仪。3 此外,藏族还有特色的服饰、歌舞、民间工艺等方面,也反映出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七、藏族的特点和风俗?
4、藏族的特点和风俗资料: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5、藏族的风俗主要分为饮食方面的风俗、服饰方面的风俗、居住方面的风俗和礼仪方面的风俗。
在住的方面,藏族人民的住房分为两种,牧民住的是帐篷,农民住的是平房。平房主要为土木结构,先用泥土砌成壁,然后用木板间隔成若干房间。
在吃的方面,藏族人民把用青稞等制作的酥油、糌粑和青稞酒作为主要食品。藏族人民也很喜欢吃肉类食品和奶制品,很多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在服饰方面,藏族的服饰大多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藏族男女都喜爱戴饰品,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和戒指等。
在礼仪方面,藏族人民会在客人来的的时候献上哈达,哈达是藏族待客的最高礼仪,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敬意。藏族在迎接客人时还会用手蘸酒弹三下,然后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
八、西藏族的风俗
西藏族的风俗与传统
西藏,被誉为“天堂之国”,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它不仅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还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藏族风俗和传统。西藏族的风俗是这个古老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信仰与宗教节日
西藏是佛教的禅修之地,因此宗教在西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佛教文化深深植根于西藏民众的心灵,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在西藏,有许多宗教节日,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徒。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藏历新年,也被称为“洒水节”。这是西藏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新年前最后一天一直持续到新年前的第十五天。人们会穿着传统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和各种传统表演,如舞蹈、音乐和歌唱。此外,在佛教历中的重要日子,如佛诞和弘法大典,也会有盛大的宗教庆典。
服饰与饮食
西藏族的服饰色彩斑斓、绚丽多样,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男性通常穿着藏袍,上身为紧身羊皮衣服,下身为宽松的裤子,外罩一件褡裢。而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飘逸、优美为特点,常常用丝绸、布料和金银线绣制而成。
西藏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由于高原气候的原因,西藏人的主要食物以牦牛肉、酥油茶、青稞酒为主。牦牛肉是西藏人民的主要肉类来源,他们擅长将牦牛肉制成各种美食,如烤肉和火锅。酥油茶是西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它是用茶叶、盐和酥油煮制而成的,能够提供能量和滋润口腔。
音乐与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西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西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西藏音乐以雄浑而深情的曲调著称,常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如铃鼓、唢呐和手鼓。
西藏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藏舞。藏舞以其独具特色的动作和服饰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赏。这些舞蹈通常描绘了西藏的农耕文化、牧民生活和神话传说,既富有动感又富有传统风味。
传统工艺与节庆活动
西藏的传统工艺发展历史悠久,如唐卡绘画、雕刻和手工编织等。其中,唐卡以其细致入微、色彩鲜艳的特点而备受瞩目。它是一种具有宗教和艺术价值的绘画形式,常常用于佛教寺庙内供奉和寺庙壁画。
西藏各种节庆活动也是西藏族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佛教节日之外,西藏人还喜欢举行各种赛马、射箭和摔跤比赛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人们弘扬传统文化,还是社区团结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结语
西藏族的风俗与传统是一个庞大而绚烂的话题,本文只是对其中几个方面做了简要介绍。通过了解西藏族的风俗与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西藏族的风俗与传统,并鼓励人们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Note: This response contains a blog post about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Tibetan people. The article is around 740 words long and is written in format, wrapped in codeblock syntax.)九、藏族女孩出嫁风俗?
吐蕃时期藏族婚姻要男女双方家庭一是看血统,二是看人品,三是看双方家庭条件。
父母选定一个合适人选,然后进而求亲,《星命数术》曰:“若八字——男生五行为水年,女生五行为火年,则不能结合,盖水火相克也。”藏民族习俗称“喇嘛与高僧大德之劝告皆极有利,婚姻即有成就之望。”占卜选择吉日,迎亲者一般都派能说会道、品行众赞有威望之人,一般八人左右。要穿上藏袍、藏靴,戴上金银首饰或猫眼石、红珊瑚 、护身符。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当天晚上举行送亲欢送仪式,第二天吉时送新娘起程。送亲者一般为女方亲人、村寨头领,新娘伴女和其他亲友等六至十人左右。
旧社会藏地婚姻等级观念较严,屠夫、铁匠、乞丐等是最下等人,他们的婚姻,也只有“门当户对”,其他阶层的人家是不会与之联姻的。
现在恋爱结婚已由自由恋爱与家庭亲朋好友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代替,但仍然基本遵循过去遗留下来的婚俗。
抢婚。抢婚是指古时将女子抢去同男青年婚配,只要男方看上品貌双全之姑娘后,即是由男方亲戚组织数十人背枪跨马,行动诡秘,乘其不备,将姑娘秘密抢到男青年的亲戚家进行婚配,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姑娘及父母无可反悔。这种现象在农奴社会里经常出现,但当今社会里只是一个传说了。
逃婚。男女自由恋爱是藏地婚姻恋爱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藏地婚姻等级观念的逐步消失,同时成为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时尚,逃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自由恋爱受到阻碍时青年男女外出逃跑,山盟海誓,自成眷属。它打破了藏地非常浓厚的家族论、血缘论、等级论、父母指定论和门当户对的旧风俗,在现代婚姻恋爱的道路上迈进了新的一步。
说婚。即嫁男,藏族地区男到女家入赘乃是普遍现象,他们习惯的理念是:女子一般柔弱,令父母亲同情心重,招婿入赘则爱女可一辈子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相互体贴为命;男孩则一般身强体壮,力气大,能吃苦耐劳是男孩的天性,他们可以去打猎、挖药、驮脚、做生意、出远门,什么苦都可以承受,从现代人的观点看男孩豁达、见识广,且回来后有个温馨的家,男孩何乐而不为。
说婚就讲究多了,首先男方家要聘请两名以上能说会道的亲戚带上哈达、礼品到女家说婚。说婚的人除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外,还需忍辱负重,仍其苛求、刁难。如女方家基本同意这门亲事,才进入实质性说婚,女子家父母的话至关重要,如女子父母会说:“我家虽不富裕,也有陋室一幢,可遮风挡雨,上至楼顶上的麻尼旗旗,下至圈里的牛羊都归女子所有,女子是我家头部的眼睛、胸口的心脏。”如若达成一致便可以择吉日举行婚礼了。所带礼品同上所述,但说婚人第一次便可进客厅,如有反悔,只要退回定婚礼品即可。
求婚。求婚词是一方向另一方求婚时所说的话语。一般是男方向喜欢的女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男方派去女方家的求婚人,言词各显其能女方家亦不那么苛求。当然,一次求婚不成可以去多次,一家不行还可以去第二家、第三家。
如求婚未遂则不收礼即可。求婚词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求婚同嫁男的说婚相比之下就随和多了。譬如藏族求婚词:“遇上你是今生的缘份,爱上你是我今生的幸福,守护你是我今生的选择,为你我今生无怨无悔,爱你一生不变!”
十、广西藏族风俗?
广西没有藏族,你问的应该是壮族风俗。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后来改为“壮族”。十二月“送祖”,送“灶王”。
广西是民族很杂的一个自治区,但是以壮族为主,有人口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名词解释
广西是民族很杂的一个自治区,但是以壮族为主,有人口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广西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