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洞庭湖和洞庭湖区别?
东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淡水湖、相互连接的小河及排灌沟渠形成了辽阔的湖区,水流入长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2月,获批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的调整。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用诗歌《望洞庭》描写其平静和美丽。
二、有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6.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7.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8.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9.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许浑《送张尊师归洞庭》
10.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关于洞庭湖的诗
- 1.《望洞庭》唐朝·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2.《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朝·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3.《节节高·题洞庭鹿》元朝·卢挚雨睛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 4.《念奴娇·过洞庭》宋朝·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
- 5.《秋登巴陵望洞庭》唐朝·李白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
- 6.《红绣鞋·洞庭道中》元朝·张可久逐名利长安日下,望乡关倦客天涯,孤雁南来倍思家。乱山云掩翠,老树雪生花,冻吟诗骑瘦马。
三、有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词?
洞庭湖是一座诗湖,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在碧波荡漾的湖泊上留下了一首首传世经典,而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无疑是这座诗湖上的一座灯塔。
进入正题——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仅次于鄱阳湖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千百年来,洞庭湖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致、洞庭湖美丽的传说、洞庭湖畔承载着深厚人文记忆的岳阳楼,无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和足迹。
洞庭湖潋滟的波光与壮丽的景色、恢宏的气势与浪漫的柔情也激发起诗人的才思,他们抑或泛舟洞庭,亦或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亦或抒发他们的文人情怀。
寄情湖光山色的诗人,总是用自己的才情与诗意去勾画、点染、描摹、吟咏洞庭湖的光彩。
洞庭湖是一座诗湖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秋闱之际,孟浩然从襄阳出发,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在途经洞庭湖时写下的一首诗投递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
孟浩然的这首诗写的含蓄委婉,明明是一首求职自荐的诗歌,却让人读出了山水诗的意境,可以说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的精品佳作,原诗如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仕途热情和希望。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八月,诗人赶往长安,乘船经过洞庭湖,诗人目睹了船行湖的景象,写下了自己对洞庭湖的见闻和感受。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唐代诗人钱起,天宝十载(751年)应进士试时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其实也是与洞庭湖有关的一首诗歌,原诗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空灵通透,被时人争相传颂,尤其是诗中最后四句“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被视为千古名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在洞庭湖畔的岳阳与李晔、贾至不期而遇,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记其事,原诗如下: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第二首,诗人与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成仙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全诗写洞庭湖月下泛舟的闲情逸致,构思奇特而夸张,承袭李白一向豪放洒脱的风格。湖上空明澄澈,而使诗人有乘流上青天的想法,颇有“夜静如水”的境界。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秋节,词人张孝祥沿水路回家,途经洞庭湖。
中秋时节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明亮皎洁的月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这明月阔水,与张孝祥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
在这样的情景下,张孝祥写下了一首《念奴娇·过洞庭》的词作: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一经传唱,便好评如潮,被誉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元代一位名叫唐珙的诗人乘船经过洞庭湖时,看到这样的壮美景象后,感慨不已,这景象甚至让他联想到了许多与洞庭湖有关的美好神话传说。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可媲美唐诗意境的《过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尤其是后两句构思新颖独特,诗境缥缈奇幻,是其他诗歌作品中很难寻找到的一种直抵心灵的美。
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洞庭湖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洞庭湖的潋滟澄波和壮丽景色、恢弘气势与浪漫柔情激发起诗人们的无限诗情,寄情洞庭湖光山色的诗人,又何止这几位?
刘禹锡的洞庭湖千古绝唱
还记得那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吗?这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的。
长庆四年(824年)九月,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途经洞庭湖,夜晚泊舟湖上,刘禹锡被洞庭湖壮美的景象深深震撼。
浩渺的洞庭湖面,澄澈明净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给诗人刘禹锡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
在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中,《望洞庭》一诗更为人们所熟知,该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刘禹锡此次途经洞庭湖,正是农历九月的清秋月夜,呈现在刘禹锡眼前的洞庭湖风光,是明朗的秋夜、皎洁的秋月与平静的湖水,湖光倒映月色,一片宁静、祥和。
刘禹锡深知,眼前的洞庭湖不仅是前代诗人笔下的宠儿,也是后世诗人的掌上明珠。描摹洞庭湖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要突破前人诗歌的窠臼,甚至要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洞庭湖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这其实难不倒诗人刘禹锡,他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诗歌,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如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正是由于刘禹锡极其重视诗歌创作技巧,创作态度严肃,因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再如《浪淘沙九首》中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些精妙绝伦的诗句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道,也为后代人所崇尚。
所以,当刘禹锡与洞庭湖相遇时,注定是一场诗人与诗歌的邂逅。
尤其是洞庭湖上空柔和明净的月光和眼前澄澈清莹的湖水给诗人带来了梦幻般的美的享受后,一首湖光与月色交织的诗篇便从诗人的笔端流泻而来。
开篇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诗人的视觉体验,大意是说:秋月将它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上,湖面平静无风、水波不兴,远远望去如同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
尤其是第一句这个“和”字,就像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柔美的月亮和柔和的湖水勾连了起来,天与地似乎在这一刻没有了空间的阻隔。
这一句不仅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洽画境,还把月光与湖水的韵律美在无形中传达给了读者,诗句融诗境、画境、意境于一体,给人带来无比的想象空间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中提出“境生象外”的理论。他认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这是一幅唯美动人的洞庭湖月光图,词人眼前的湖光与月色就像是一块天然的油画背景板。
读者读到这样美丽的诗句,如果手中正好有一支画笔的话,会自然而然地用手中的画笔在背景板上渲染几笔,即使没有画笔也可以凭借想象力填补这美妙绝伦的画面。
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刘禹锡用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来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说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用来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因为只有湖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湖水才会在月光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这一比喻给“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画面平添了几分诗意。
在这远离城市灯火的洞庭湖畔,在平静、和美的湖光与秋月下,刘禹锡被洞庭湖的湖光与秋月浸染着,他沉浸式地体验着洞庭湖风光的美好。
皎洁的月光将它柔美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显得澄澈清净,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辉映下愈加显得青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此时洞庭湖的月光、湖面、君山,宛如一幅谐美的山水画。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
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后两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就好比绘画一样,将整个画面布局好了之后,就该对画面中的C位景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了。
在皓月清辉的映射下,在洞庭湖水的环抱之中,远远望去,湖面澄澈明净,君山青翠欲滴。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就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面铜镜,也好像是一只工艺精湛的银盘。
而被洞庭湖水环抱的君山,就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被镶嵌在一只雕刻精美泛着光华的白银盘里,俨然成为诗人眼中的C位。
诗人眼中的君山与洞庭湖,是如此美丽,如此相得益彰。诗人以这样的情怀去描摹洞庭湖,将人与自然风光的关系表现得默契和谐,也将生活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相比于《望洞庭》,《洞庭秋月行》更像是诗人对这次洞庭湖之行的时间和景物的全面铺陈,该诗如下: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从时间线来看,诗人从新月初升的湖心开始,写到皓月当空,写到夜半时分,一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从景物来看,从行舟进入湖心,直到行船驶过岳阳楼与君山。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在于,诗歌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一样地静谧、和谐、纯洁、优美,一样地令人神往。
时光会给艺术品裹上光泽如玉的包浆,时光会将回忆的浓度降低,而诗人的华丽篇章却永远定格在昔日动听的瞬间。
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与《洞庭秋月行》,就像是为洞庭湖量身定做的两件艺术品一样,诗情与画意传唱千年。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作秀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的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诗意再现。
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与《洞庭秋月行》,是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妙想和闲情逸致的集中体现。当读者感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好时,也不得不感叹刘禹锡高妙的艺术手法,更感叹于诗句表现出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与韵致。
四、想开农家乐怎么能够在众多农家乐脱颖而出?
要吸引人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大家都一窝蜂上,自己没特色的话生意不会好。建议可以搞农家乐上游的类似果树育苗(许多人搞农家乐,自然需求就大),或者搞无人机鸟瞰拍照租赁服务(既然来玩了,肯定要拍照留念,无人机拍照视角不同,而普通人不可能搞个几千块的无人机就为到当地拍照,提供租赁可以作为特色吸引游客,有条件的还可以搞农用无人机撒水操作体验)
五、洞庭湖边长?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边长143千米。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长143千米,最大湖宽30千米,平均湖宽17.01千米,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最大水深18.67米,平均水深6.39米。
六、洞庭湖别称?
洞庭湖有“云梦”、“五渚”“三湖”的古称,而洞庭湖之名,其实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在历史上,洞庭湖是很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曾有“八百里洞庭”的美誉,更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七、洞庭湖文案?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天气晴朗,一丝风都没有,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亮把它那淡淡的月光毫不吝啬地撒向洞庭湖。圆月四周,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那几颗星星也把微弱的光源聚集起来,撒向月光下的湖面。这下,洞庭湖真是美极了。
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洞庭湖,好让洞庭湖不受风雨的侵扰。
春天,随着春雨的到来,湖水涨了,湖面也慢慢的变宽,湖岸边的小树苗挺直了腰杆小草也悄悄的探出小脑袋。它们就像洞庭湖边绿色的小长城,给湖岸增加了色彩。
冬天,到处冰天雪地,唯独浩瀚的洞庭湖从不上冻。宽阔的湖水依旧波光闪烁,显出无比的活力和生机。
八、洞庭湖在哪?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洞庭湖南近湘阴县、益阳市,北抵华容县、安乡县、南县,东滨岳阳市、汨罗市,西至澧县。在北纬27°39′~29°51′;东经111°19′~113°34′之间。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扩展资料改革开放40年洞庭湖综合治理:2011年以来,湖南省深入开展了以洞庭湖区为重点的河道采砂整治和规范管理,年砂石开采量从高峰期的3亿吨控制到2016年的1亿吨,有效扭转了河道采砂“乱象”。同时,积极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区域协同执法,着力强化河道采砂采、运、销监管闭环管理。2015年,省水利厅编制完成了河湖连通工程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洞庭湖区河湖水系连通建设试点,实施了澧县引澧济澹、沅江五湖连通等水系连通工程,改善了项目地区现有水网水流不畅的状况,河湖水系得以连通。对洞庭湖而言,生态上升到了法规、制度层面。《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为加强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河湖功能提供了法制保障。在洞庭湖区25个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推动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2017年,省政府出台《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到2020年,湖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一系列的作为,使得洞庭湖生态环境正在逐渐好转。随着洞庭湖综合治理的纵深推进,期待已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开始呈现在八百里洞庭。昔日困扰湖区人民的“水患”,正逐步嬗变成“水利”。
九、洞庭湖诗歌?
美妙如画。因为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景色秀美,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唐代王之涣的《登洞庭山》和宋代杨万里的《晚泊湖上》,这些诗歌描绘着洞庭湖的美景和人们对自然的赞叹之情,令人回味无穷。不仅如此,洞庭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岳阳楼、君山岛等,这些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无限的灵感来源和创作素材,因此洞庭湖的诗歌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洞庭湖诗意?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