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芝产生的条件?
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
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二、电子的产生条件?
电子主要是由长中波,加偏短波电磁素子(产生电磁力的成份)、长中波,加偏短波引力子、长中波,加偏短波静能型(凝聚能型)自旋量子等组合而成,也不是圆球形,是立体的多面体形,旋转起来观察就是球形的,这是种观察错觉。产生电子之前必须先组合成夸克,再由夸克组成电子。所有的基本粒子形成粒子之前必须先组合成夸克,再由夸克组装成粒子,夸克只是半成品,由半成品组装成粒子,就是成品。
电子属于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 轻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它带有1/2自旋,即又是一种费米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所带电荷为-1.6 × 10-19库仑,质量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 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它带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原子 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三者共同组成。相对于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40倍。
当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动时,其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
静电是指当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的情况。当电子过剩 时,称为物体带负电;而电子不足时,称为物体带正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则称物体是电中性的。 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方法,其中例子有喷墨打印机。
三、信用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贷者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使用,要求对方按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的报酬——利息。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出现造成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从而出现贫富的差别和分化。一部分人因家庭贫穷而缺少生活资料,为了维持生活和继续从事生产,他们被迫向富裕家庭告借,于是,信用就产生了。
3、借贷活动产生后,一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借贷,一种是货币借贷。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四、产生重音的条件?
重音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各有其不同的语法和表意功能。
1.单词要固定重读音节,是为了统一读法,避免混乱。
多音节的单词,如果不规定每个音节的轻重模式,就会出现各种不同读法,导致混乱和不规范。如:banana /bə’nɑ:nə/ 一词, 由三个音节构成,其中第二个音节为重读音节,第一和第三个音节为非重读音节。如果不是这样统一规定,会出现有人读成 /’bɑ:ənə/ 或是 /bənən’ɑ:/。这种重音跟词义没有多大联系,即使读错重音位置,人们也听得懂。
还有部分单词有两种重音模式,可以用来区分词性。例如:record /rɪ’kɔːd/ ,重音在后时作动词用;record /’reɪkɔːd/ 重音在前时作名词用。
2. 句子的中的重读单词,是为了突出重要信息,表意更准确和明显。
一般情况下实词和需要强调的关键词要重读,起辅助作用的虚词要非重读,当有些虚词成为句中需要强调的关键词时也应该要重读。
实词:又叫信息词,有词形变化,可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词。
虚词:又叫功能词,本身不含具体信息,一般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冠词和感叹词等。
例如:
I'd like(v.) a cup(n.) of tea(n.).
She has(v.) only five(mum.) dollars(n.).
Go(v.) and have(v.) a look(n.) !
I have had(v.) my supper(n.).
总结
不管是单词中的重读音节,还是句子中的重读单词,都有实际的用途。重读是人们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形成最终的语音规则。
五、核能产生的条件?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核能可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合能。
2、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合能。
3、核衰变,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
核能有巨大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至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
扩展资料
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以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元素氘,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氘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
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得上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资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核能为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为清洁能源!
六、静电产生的条件?
静电是通过摩擦或由于电荷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所谓的静电它的定义是什么,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2.然后我们来说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一到冬天,脱个毛衣、摸下水龙头、甚至跟别人握个手,都可能突然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静电”给电到。如果两个本来不带电的不同物体,比如人体和地毯之间,发生了接触和摩擦,使它们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那么本来在人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逃离人体,跑到地毯上去。由于地毯的绝缘性,这些电子就被牢牢地困在地毯上,很难再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样,人体表面和地毯就分别积累了过剩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呈现出带电的性质。
3.最后来讲一下哪些人容易“带电”。容易产生静电的人是有原因的,皮肤干燥的人更容易产生静电 ,因为干燥的身体处于绝缘状态,容易积储这些静电而不被传导散发,变成很强的静电压强,人就会处于带电状态。还有身体缺氧时容易产生静电,体内缺氧令身体产生很多正电荷,而冬天身体积累成的电荷不容易散发出去,就会慢慢积累形成电压。
七、汽化产生的条件?
蒸发和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对同一物质,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微观来看,蒸气是由飞出液面的分子构成的。给定温度下只有具有相对高动能的液体分子才能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从液体表面跃出,形成蒸气。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大、通风好也有利于蒸发。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体转变为液体。当两种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气叫饱和蒸气。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
八、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力有三个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让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外因。在动力学中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力的概念形成简史推拉物体时,可以直觉意识到力的模糊概念。被推拉的物体发生运动以及物体滑行时,由于摩擦而逐渐变慢,最后停止下来,都反映了力的作用。中国古代文献《墨经》就把这个概念总结为力,形之所由奋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奋起运动的原因。所以力是那样自然地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来的。但是人们从直觉意识到力的概念到获得力的严格科学定义,却经历了长期的斗争。
九、流砂产生的条件?
流砂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水的冲积经过地质的变化而形成的砂层,在遇到水流的情况下,整个砂层发生流动,从而形成了流砂层,在长江沿岸、沿淮部分地区以及我省的砀山、萧县也有流沙层的分布。
流砂,顾名思义,就是流动的砂子,这主要是砂子在地下遇到水,在水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水发生了流动,这样砂子跟水一起发生了流动。在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一旦水压发生变化,整个砂层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处理好流砂问题对基础的影响,对于基础施工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处理好流砂层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而且能够提高施工的工艺水平。十、资本产生的条件?
1、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