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汶川名人?

195 2024-01-10 13:23 admin

一、汶川名人?

1.林向荣,男,藏族,中共党员,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研究员,现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顾问、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2.索观瀛,号海寰,男,藏族,藏名桑郎泽让。出生于汶川县瓦寺土司世家,承袭马尔康县卓克基第7代土司职。索本是瓦寺22代土司索怀仁之独子。瓦寺土司先世本系西藏蕃僧。明代英宗年间奉诏统兵出征今汶川县一带有功授封土司留号涂禹山(今阿坝州汶川县的绵虒镇)。

二、汶川小吃?

汶川县小吃有酸菜汤、洋芋糍粑、烧馍馍、人参果饭、猪膘等。

1、酸菜汤:酸菜汤是当地人家饭桌上常见的一道菜。酸菜汤味道好,还可以调节口味,增大食欲。酸菜和洋芋糍粑一起煮食也是当地有名的美食。

2、洋芋糍粑:一种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的地方小吃,具有类似糯米糍粑的弹性和粘性,具有独特的质感。

3、烧馍馍:烧馍馍是当地的美食,用玉米面、麦面或荞面做成的饼状,埋进柴火灰中,翻动几次,烧熟后就是烧馍馍。也有用特制的花纹模子印出凹凸花纹的,就像手工艺品。吃烧馍馍时用刀子剖开,中间夹酥油,也可夹蜂糖、猪膘、酸菜等,边喝茶边食用,十分可口。

4、人参果饭:人参果饭被藏族同胞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 逢年过节首先就要进食这种食物。 把人参果煮熟,然后把米饭舀进碗里,饭上 面舀上煮熟的人参果,撒上白糖,最后淋上一点 滚烫的酥油汁,人参果饭就做成了。

5、猪膘:把猪背上宽约 30 厘米的膘割下,不撒盐,吊在屋梁上熏干或挂于墙壁 风干,称之为“猪膘”。逢年过节或待客时,割下一块猪膘,用火烧刮干净, 切成块食用。

三、汶川名菜?

1、酸菜汤:酸菜汤是当地人家饭桌上常见的一道菜。酸菜汤味道好,还可以调节口味,增大食欲。酸菜和洋芋糍粑一起煮食也是当地有名的美食。

2、洋芋糍粑:一种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的地方小吃,具有类似糯米糍粑的弹性和粘性,具有独特的质感。

3、烧馍馍:烧馍馍是当地的美食,用玉米面、麦面或荞面做成的饼状,埋进柴火灰中,翻动几次,烧熟后就是烧馍馍。也有用特制的花纹模子印出凹凸花纹的,就像手工艺品。吃烧馍馍时用刀子剖开,中间夹酥油,也可夹蜂糖、猪膘、酸菜等,边喝茶边食用,十分可口。

4、人参果饭:人参果饭被藏族同胞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 逢年过节首先就要进食这种食物。 把人参果煮熟,然后把米饭舀进碗里,饭上 面舀上煮熟的人参果,撒上白糖,最后淋上一点 滚烫的酥油汁,人参果饭就做成了。

5、猪膘:把猪背上宽约 30 厘米的膘割下,不撒盐,吊在屋梁上熏干或挂于墙壁 风干,称之为“猪膘”。逢年过节或待客时,割下一块猪膘,用火烧刮干净, 切成块食用。

四、汶川读音?

wèn chuān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汶川县常住人口数为82971人[4]。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汉武帝设汶山郡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

五、汶川由来?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六、汶川特产?

汶川的特产有花椒,枇杷,大樱桃,咂酒,腊肉。

1、汶川脆红李

脆红李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特产,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国内唯一可与美国黑李布郎李媲美的李系。产品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海南等全国各大城市。

2、汶川甜樱桃

汶川甜樱桃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著名特产,该品果实肾形,果大,缝合线明显,果皮深红至紫红色,有光泽。果肉玫瑰红色,肥厚质脆,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七、汶川地理?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截至2018年末,汶川县下辖9个镇、3个乡,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5万人。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汉武帝设汶山郡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

汶川县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是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都汶高速公路和国道213、317线穿境而过。汶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

2018年,汶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48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2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97元和13437元。

汶川县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虒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年均日照1600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12.9℃。

八、汶川历史?

西汉,以蜀郡北部冉駹地设置汶山郡,辖绵虒等5县,绵虒为郡、县治地(旧址在今汶川县威州镇姜维城)。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川为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绵虒属益州蜀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省汶山郡,仍隶蜀郡,为北部冉駹都尉治。

东汉,刘秀定都洛阳后,恢复西汉地旧制,改绵虒县为绵虒道,仍隶蜀郡。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撤蜀郡北部冉駹都尉复置汶山郡,绵虒为汶山郡辖。

蜀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蜀重建“汉”国,史称“蜀汉”,都成都。汶山郡仍设(治汶江),分绵虒县南部地区置都安县(今都江堰市聚源导江铺)。

西晋,晋武帝咸宁六年(280年),以汶山郡隶益州,改绵虒县为汶山县,仍为郡治。

成汉,建置与西晋同。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汶山郡仍治汶山县。东晋后,郡徙县废。

刘宋,汶山郡治迁都安,辖都安(今都江堰市灌口镇)、晏官(今都江堰市聚源导江铺)二县,仍隶益州,汶山县因郡治侨迁,未再建置。

南齐,汶山郡仍治都安。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割今崇州市街子、双河及今汶川县漩口(搬迁前)、水磨一带新置齐基县。汶山郡辖都安、齐基、晏官三县。

梁朝,萧梁统治今四川的56年中,汶山郡仍置都安,齐基县改置郡,于原绵虒县置汶川县(今威州镇),汶山郡辖都安、晏官、汶川三县。武帝普通三年(522年)于今茂县凤仪镇置绳州,领汶山郡(辖汶川一县)、北部郡(辖广阳一县)。承圣二年(553年)西魏平蜀,省汶川县,汶山郡还治都安,辖都安(郡治)、晏官二县。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改绳州为汶州,辖北部、汶山二郡。天和三年(568年)汶山郡由都安迁治今威州镇,并复置汶川县;改晏官县为汶山县(治今都江堰市灌口镇)。汶山郡辖汶川、汶山二县。

隋朝,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汶州、扶州置蜀州,五年(585年)改为会州,并置总管府,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州,改为汶山郡,郡治汶山县(今茂县凤仪镇),汶川县(治威州镇)隶汶山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之汶山郡为会州,四年(621年)改为南会州,太宗贞观八年(758年)复改茂州。领汶山(州治)、汶川、石泉(今北川西)、通化(今理县古城)四县及三十九个羁縻州。在今汶川县境有涂州(草坡、涂禹山一带)及蓬鲁、姜、怒、葛、勿、革是、占、达、浪、邠等羁縻州,分布于今绵虒以下地区。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岷江上游松州、维州均设于吐蕃。五代前后蜀(907~965年)时期,汶山郡范围已缩小,今茂汶县渭门、汶川岷江以西地区尽为吐蕃所有。

宋朝,汶川县仍置,隶茂州通化郡。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以汶川县置威戎军使,隶成都府路。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名延宁军,宣和三年(1121年)废为寨,次年废寨仍置汶川县。南宋(1127~1279年)汶川县仍隶茂州通化郡。

元朝,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置“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始正式建立“四川行中书省”,改“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蒙军占领岷江上游,先后建立“松潘客迭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及茂州、松州、潘州等,归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茂州领汶山(州治)、汶川二县。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元初新建“松潘客迭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宣抚司,迁治汶川,后还治松州(今松潘县进安镇)。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茂州编入四川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为四川布政使司)属成都府。汶川县仍置,隶茂州。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在今绵虒地区置汶川长官司、寒水关巡检司及彻底关。宣德年间因维州迁威州,汶川县治于迁寒水驿北(今绵虒乡政府所在地),属今汶川县地区的还有瓦寺安抚使司(涂禹山)。

清朝,茂州仍置,隶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直隶州,辖保县、汶川县二县。嘉庆六年(1801年)保县改隶杂谷直隶厅,茂州只辖汶川一县。嘉庆七年州、县都隶属于“成绵龙茂道”(威茂道扩大)。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隶属川西道(成绵龙茂道改)。瓦寺安抚使升宣慰使,在三江口设行署,仍隶汶川县。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汶川县属川西道(次年改西川道)。民国七年(1918年)以后,四川处于军阀割据的防区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在茂县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由二十八军军长兼督办,直辖五县(松潘、理县、懋功、茂县、汶川)三屯(绥靖、抚边、崇化屯)。至民国24年,军阀配合中央军堵截红军北上抗日,中央军势力入川消除防区,统一全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四川省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治茂县凤仪镇,辖松、理、懋、茂、汶、靖化六县。是年,汶川县辖瓦寺土司属地由县整编为联保,下设保、甲直接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79师535团进驻汶川县城绵虒,2月24日正式成立汶川县人民政府,隶属茂县专区。1951年02月,将理县所辖威州、克枯两乡划归汶川建置;1952年02月,将理县之威州、克枯两乡划属汶川,县治仍建威州(1951年9月开始迁治,1952年3月迁完)。1952年03月,将汶川县二区龙溪乡划给灌县管辖;1957年07月,漩口、水磨两乡由灌县划入汶川;1958年,将茂县南新乡的青坡、芤山两村划属汶川县雁门乡;1958年,撤销汶川县、茂县,建立茂汶羌族自治县,县治威州镇。1963年理县所辖龙溪乡纳入汶川县管辖。1963年02月,恢复汶川县原建置。

九、汶川特色?

1 汶川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 坐落于四川西部,是积石山造山带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因此拥有了丰富的高山草甸、森林和自然生态景观。此外,汶川还是川藏南北公路的重要枢纽,这使得汶川成为了整个藏区前往成都的必经之路。3 汶川的特色旅游项目包括欣赏壮丽的高山草甸、领略原始森林的神秘之美、体验跳伞、漂流等运动项目,同时还可以观赏独特的藏族文化和美食。因此,汶川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旅游者极为青睐的目的地之一。

十、汶川介绍?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汶川县常住人口数为82971人[4]。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汉武帝设汶山郡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

汶川县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是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都汶高速公路和国道213、317线穿境而过。汶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

2018年,汶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48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2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97元和13437元。

汶川县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虒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年均日照1600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12.9℃。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