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教仁在北京组成什么党派?
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国民党。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二、宋教仁祖籍?
祖籍:湖南常德。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三、宋教仁老家?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宪政之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四、宋教仁故乡?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五、宋教仁遇刺事件?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被尊称“中国宪政之父”的宋教仁和黄兴、廖仲恺等人抵达车站候车。宋教仁此时出现在此,是因为他受了袁世凯的邀请,欲前往北京组织革命党内阁。
10点45分,宋教仁一行离开了专供议员休息的接待室,他们将前往车站入口检票上车。因为宋教仁从来不觉得自己会遭受任何不测,所以,他的身边随行人员皆是“徒手”。
走到车站入口检票处,宋教仁刚刚伸出手去拿检票员检过的车票时,突然响起一声枪响,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第一声枪响后,宋教仁便摇晃了一下,并倒在了旁边的铁椅上。
很快,宋教仁便被送达了铁路医院。因为宋教仁身份特殊且情况极其紧急,院方请到了医术最高的格尔本医师和比林哈斯医生会诊。
手术时,医生用钳子从宋教仁小腹成功取出了子弹,这颗子弹斜射入他的肾脏,此时他的伤口失血并不多。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糟糕的事实:子弹有毒。
21日凌晨两点,宋教仁遇刺3个小时后。院方再次组织了五名外科医生对他进行第二次开刀。这次开刀,他们对他的肠进行了缝补洗涤,并取出肠内的食物和污血,然后再次合上。
3月22日凌晨,即宋教仁遇刺28小时后,他的病情出现恶化。
22日凌晨4点,即宋教仁遇刺29小时后,他已经不能言语了。
23日下午3点,宋教仁遇刺64小时后,黄兴、陈其美等为宋教仁进行了大殓。而此时,宋教仁遇刺身亡的消息已经震惊了全国。举国关注之下,“刺宋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23日晚7点左右,即宋教仁遇刺68小时后,刺宋案主使人应夔丞被抓捕,随后,警方又在上海公共租界抓住了凶手武士英。接着,警方在应夔丞家里搜出了其余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及国务总理赵秉钧的往来电报和信件。
自此,“刺宋案”基本告破。此时,距离宋教仁被刺仅仅过去了81个小时。
4月13日,宋教仁辞世后的第三周,国民党人在上海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上,自发前来为宋教仁送行者竟然达2万余人。
六、京剧宋教仁谁的?
周信芳演出京剧《宋教仁》。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表演艺术家。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他演出时装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周信芳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并承前启后的“海派”京剧艺术家。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籍贯浙江慈城(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七、参观宋教仁故居意义?
在宋教仁故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参观陈设展览,认真了解宋教仁先生生平事迹,通过图片、文稿、实物等感受宋教仁先生的求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宋教仁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著名的爱国政治家。宋教仁先生为国为民奋斗一生,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宋教仁的历史功绩值得缅怀,民主革命思想值得研究,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不应该忘记值得被传承的“渔父精神”。
八、什么的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宪政之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九、宋教仁长得帅吗?
宋教仁(1882—1913)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辛亥革命迄今已逾百年,宋教仁逝世也已98年了。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卓著历史贡献,并最后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为建设民主宪政流血牺牲。
革命先驱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是帅的。
十、宋教仁的故事摘抄?
一、“渔父”的由来
宋教仁,字钝初,“渔父”是他的笔名,也是他的别号。有一种说法,“渔父”之号是隐含了宋教仁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宋教仁早年曾自号“渔夫”,以纪念他的一位救命恩人。1904年,正值举国上下都在为慈禧七十大寿而庆祝之际,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由副会长宋教仁负责湘西一路的起义事宜。不料,起义计划遭泄露,宋教仁也遭到清廷的缉拿。逃亡之时,幸得一渔翁帮助,方得脱险。为感激这位渔翁的救命之恩,宋教仁便自号“渔夫”。后来他给《民立报》写文章也以此为笔名,但由于编辑的一时疏忽,错排印成了“渔父”。
二、“渔父”引发的风波
原本是为了纪念救命恩人的名号,却不曾想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1912年,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宋教仁作为迎袁使团的一员,前往北京迎袁南下。袁一见到宋教仁便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渔父吧,久仰久仰!……老夫对垂钓也蛮感兴趣,你见过老夫那张垂钓的照片么”。看似袁世凯的寒暄之语,实则不然。原来,在光绪、慈禧病死后,被摄政王载沣所记恨的袁世凯不得已称病返回老家河南。袁世凯为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故意打扮成渔翁,坐在洹水边上垂钓,并吩咐手下拍成照片登在报上,说袁从此“息影政界,终老山林,甘做一位太平盛世的渔翁”。
宋教仁当然知道这一段原委,所以当袁世凯提及此事,便讥讽的回道:“大总统向来心在天下,是以退为进吧”。袁世凯自讨没趣,怀恨在心,以后见人便说:“宋教仁年纪轻轻,竟然以‘渔父’自称,也太狂妄自大了!”袁的手下还在报上撰文攻击宋教仁:“他野心极大,名曰‘渔父’,实在‘国父’,意在篡权谋位”云云。一时间,闹腾得满城风雨。
对此,《民立报》社长于右任十分愤慨,他亲笔撰文说明“渔夫”的来历及报社错排印成“渔父”的经过,这才使谣言不攻自破,使这场政治风波平息下去。
三、“不讲情面”的宋教仁
作为与孙中山、黄兴并称为“辛亥三杰”的宋教仁,从政时间虽短,但却勇开廉政新风,不仅称颂一时,亦可为当今所鉴。
1912年4月至7月,宋教仁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农林总长。为杜绝请托、树立新风,上任伊始,他就在《民立报》刊登《宋教仁启事》,称“部中职员量材任用,一切干谒概行谢绝……所望亲知故旧,曲加体量,不事无谓之请托推荐”。他还特别电告《民立报》发行部,向其亲朋较多的北京、长沙等地各加派1000份。
宋教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5月初,昔日同窗好友冯为莹来信,希望宋教仁能帮他在家乡谋得一职。宋教仁回信:“君耽于清淡,素性疏懒,岂堪宦海繁钜。昔以史公自许,他日国史馆成立,定当荐一席以报也。”话虽婉转,但拒绝之意明显,让人不好意思再开口。
之后不久,宋教仁又刊出《农林总长宋教仁启事》,再度表明拒绝请托的态度,“凡大雅所推,或上书请试,诸君子其姓名住址均已汇登记室,俟将来本部扩充,需才孔亟之时,再行函聘。此刻诸君行止,尽可自便,幸勿为守株之待,致误杖策之游也。”两则启事充分展现了宋教仁革除用人弊病的决心,可堪称道。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